天天播报:晚潮|芦茨溪上月分明


来源: 潮新闻客户端

潮新闻客户端 吴燕萍

因为一份久远的邀约,终于来到了茆坪,是为拜访一位民间艺人。快到茆坪时候,我听到车后座的余老师在与他通电话,大约两人所说并不能对得上号,于是,我便接过了递过来的听筒。声音很年轻,这倒有点出乎我的意料,本想着能与古来稀年龄做朋友的,大抵是垂垂老者吧,没想到还是年轻人,看来余老师的心态果然很年轻。


(资料图)

“我在溪边。”他说。这一句话,愣头愣脑的,差点没把我噎住,暗暗想,难道这就是艺术家的表达方式么?这么简单随性。

“芦茨溪那么长,我到哪个溪边来找你?”我一边打着方向盘,一边忙不迭地问道。芦茨溪蜿蜒而下,可以从茆坪一直到芦茨,绵延几公里,就算是茆坪村边的这一段溪,从村的这一头到那一头,也足有两千多米,本就不熟悉地形的我,对这样的定位表示很茫然。

“我在‘村天里’对面这里。”

“村天里”这地方我去过,是茆坪村的一个农家乐,这个农家的土菜,味道不错,生意很是兴隆。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这个别具一格的店名。他告知我在“村天里”对面,那就意味着,我们下车后只要沿着溪边走,就能寻得到他的人影了。

清洌洌的芦茨溪,从茆坪村边袅袅而下。作为富春江健康城的慢生活体验区,这里的一切都显得那么慢、漫、曼。深山,老屋,古村,古桥,溪水,老树……江南该有的要素,它全都拥有。三三两两的行人,随意地在村庄里走着,还有三三两两的旅人,则在溪滩边玩着水,这样的画面最让人感觉现世安好,岁月静好。

娇艳欲滴的黄色蔷薇,就在路旁的树荫下花枝招展。我忍不住拿手机拍它,从侧面露出丁点小路的痕迹,这样的角度,感觉很美。

我还沉浸在这样的美好里,一抬头,但见一个身影,站在竹篱笆外,使劲地向我们招着手。清瘦清瘦的个子,扎着一根同样清瘦的辫子。不过,眼睛贼亮,像星星的眸子。他的身后是一处茅屋,绿树掩映,青瓦木门,一幅典型的江南人家。

“在溪边”……

这时候才猛然醒悟,原来,真的是在溪边。确切地说,他所在的位置,就是溪边、桥畔、树下。

溪是芦茨溪,俗称大源,这条发源于建德马岭的溪流,入境后在关里水库,从西向北经过石舍村、茆坪村、芦茨村,在富春江镇绵延了15.4公里,最后在江南龙门湾处汇入富春江。水经深山,源自流长,一路上的深沟野壑,让溪水自在欢畅。

桥是仁寿桥。据说最初的时候,比较粗糙,仅是用大树做梁、木板做面,但也历经了元、明、清三代。到了1922年,茆坪村的一位名叫仇芾伯的乡绅,决定重新改建,自此木桥变成石桥,并取名为“仁寿桥”。仁寿之意,取自《论语雍也》中的这一句:“知者动,仁者静;知者乐,仁者寿。”

村里到处古木参天,就在仁寿桥的两侧,就有两棵大树伸张着枝丫,在夏天里肆意葱茏,像是村庄的保护神,佑庇着这一方的百姓。他说在溪边,看来诚不欺我。

坐在溪边,我们聊着天。

“张月明。”

我单刀直入地问姓名,他便这样回答我。然后拿出一小罐的天然气,娴熟地点火,但见蓝色的火焰如潮汐般跳跃,壶中的红茶便也开始翻滚。

“这是本地有名的芦茨红么?”我好奇地问。

“不是。”他很干脆地答。

这是一款相对高端的定制茶叶吧。成本高,去桐庐最高峰——观音尖上摘来茶叶,来去山间,走路五六个小时,人工的成本高,再加上做茶的成本,价格相对就高了些。

拿起小小的透明的玻璃杯,我把这茶喝出了酒的气势,一饮而尽。

一口热茶下肚,顿觉口齿生津。茶香沿着壁垒,慢慢滑入胃里,暖暖的,很舒服。他一直倒,我一直喝,竟然怎么喝都不嫌多。

慢慢品着茶香,听他说起了他的人生故事。

天资甚高,少年时候外出闯荡。16岁做水晶工艺,曾经拿着高薪,后来又转为木匠,三个月的时间,就能完成别人可能需要三年才能完工的活。大概是天生的老天赏饭吃的那种手艺人,学什么像什么,学什么都很快。接下来,他开始学习木刻,先是跟着叔叔,后来大多数时候自我摸索,没想到,也能摸出自己的一套门道来。

生活这把刀,可以把你挫得越勇,也可以让你沦陷,这,取决于你自己。在上海呆了14年,成都4年半,随着年龄渐长,又随着乡村建设的口号响起,这个四处流浪的游子,终于回到了家乡。

我们不是单靠吃米活着的,艺术也好,灵魂也罢,总有人会撑起另一片天,那是游离在生活之外的另一种气息。经过努力,他成为桐庐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桐庐木刻代表性非遗传承人,2022年还被评为“乡村文化能人”。

随后,我们又来到“木石樱缘”——张月明的木刻工作室,也是桐庐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体验点。这幢三开间的老宅子,就坐落在村庄中间。大堂中间两根柱子上刻着一副对联,是张月明自己撰写自己篆刻的,“竹篱野趣说流年清茶邀朋来,世间人心本无染心静自然清。”简单的文字里,彰显的是一种生活态度。居于乡间,迎朋来朋往,内心自然清澈亮堂。

堂屋右侧的柜子上,一尊小叶紫檀的弥勒佛特别吸引眼球,他拱着双手,咧着嘴,笑得很欢畅,看得人忍不住也跟着要嘴角上扬。这木头经过年轮的打磨,在时光里发酵,愈发显得活色生香,亮光可鉴了。在弥勒佛的边上,一只大公鸡顶着高高的鸡冠,仰天长啸,但见它伸长的脖子上,细细绒毛似在支支直立,耳边仿佛传来声嘶力竭的“喔~喔”声。低头,一双粗壮的爪子,正狠命地抓着地面,仿佛要刨出点什么来……

与其说这是一个根雕工作室,毋宁说,这是一个创意的天堂。第一次见到了“永恒笔”,所谓的“永恒”,就是一劳永逸,一写到底,不用削铅笔。娃小的时候,经常为削铅笔而烦恼,粗了写字不好看,细了又很容易被折断,这不粗不细的就很难把握。

透过一扇窗,望得见远山如黛,绿树阴阴,那是窗子也关不住的美。夏木葱茏,满眼是绿。常青藤绕过墙,在不停地爬啊爬,尽管此刻它们是如此的安静,可谁知道它们在时光里从未停歇。这世上有多少的暗潮在汹涌,就有多少的未知在翻腾。或许,我们不必急于知晓什么,只要记得尊重一切合理的存在。就像那座古桥,默默地站在时光里,在时光与艺术的交汇中,度过无数的阡陌与城池。

如果有时间,来这儿静静地待会儿吧,或许你可以“渡”向更好的彼岸,就像这芦茨溪上的月亮般,分外明朗。

“转载请注明出处”

关键词:

[责任编辑:sdssw]

明星

电视

电影